您好,现在蔡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慈安太后活了多久,慈安太后怎么死的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死因谜团我们梳理了关于她死因的资料,归纳起来,大致有二类说法:第一类: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德宗实录》载:“(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
2、”这一记载见于慈安的《遗诰》。
3、但《遗诰》完全是在慈安死后,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怀疑慈禧有可能为了掩盖某种阴谋而肆意编造死因。
4、第二类:慈禧逼死或毒死说慈禧逼死《清稗类钞》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
5、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外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
6、光绪七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7、2、慈禧毒死据《崇陵传信录》载:当年咸丰帝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8、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将此遗诏烧掉。
9、阴险毒辣的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
10、这一类描述,多见于野史笔记,虽然十分生动,犹如作者亲眼所见,但可信性稍差。
11、著名史学家谢国桢先生定义野史笔记为:“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
12、”(《明末清初的学风》)首先,野史笔记不是在占有大量的史料基础之上形成的记载,不具有权威性。
13、其次,在野的文人学士及贫士寒儒随笔记录的主要内容也多半是当时见闻,或阅读古今图书、经手文物,随笔撰写带有虚构性的人物故事,这就使得野史笔记具有一定的内容复杂性和记录方式的自由与随意性。
14、因此,它的可信性要因事因人而分析。
15、对野史笔记中的反复转载和传抄的慈安的死因,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
16、著名学者金梁曾言:“近人依托宫闱,流言无实,尤莫甚于恽氏笔录所载孝贞暴崩事。
17、即云显庙手敕焚毁,敕语何从而知?食盒外进,又谁确见?”(《清后外传》)正如金梁所言,既然是秘密的遗诏,在只有当事人慈禧和慈安在场的情况下秘密烧毁,那谁又能知道呢?慈禧用毒药害死慈安,谁又能确认那食物就一定是慈禧安排?要解开这一疑团,关键与前提是我们必须确认慈禧与慈安是否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18、验之两人三十年相处的历程,似乎没有太大恩怨。
19、——《晚清官场秘辛:真的是慈禧毒死了慈安太后么.汉文化网》其它记载野史笔记可信性差,就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翁同龢日记》中有关于慈安太后死亡过程的记载。
20、此时翁同龢除了依然承担着光绪帝老师一职,同时他还是工部尚书。
21、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发病于光绪七年三月十日(1881年4月8日),这一天,“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
22、翁同龢在慈安死后,记下了慈安脉案、药方和病情进展状况,可以从中了解慈安发病过程:“晨方:天麻、胆星;(脉)按云类风痫甚重。
23、午刻一(脉)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
24、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
25、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
26、戌刻(晚八时前后)仙逝。
27、”依据这一病情进展记录,咨询资深中医专家,慈安死因多半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所导致。
28、根据是:(1)病情特点:起病急骤,进展迅速。
29、按照现代医学判断,如此快速的病情进展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
30、(2)临床表现:“神识不清”应为有意识障碍;“牙紧”、“有遗尿情形”应为现代中医所称的牙关紧闭和尿失禁。
31、(3)辨证分析:依据以上症状,这一病症按照中医学辨证为脑中风病。
32、而在《翁同龢日记》中,翁同龢记载的御医脉案为“类风痫甚重”,实际就应归属于当今中医学疾病中的中风范畴。
33、由此,可以初步判断,慈安所患之病应为脑中风,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疾病。
34、其实,慈安的脑血管疾病并非突发,而是宿疾。
35、《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过慈安的两次病史。
36、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九日(1863年3月27日),时慈安二十六岁,“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恭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
37、此次生病共计二十四天,由“有类肝厥,不能言语”来判断,应视为现代医学的脑供血不足,属于中风先兆,只不过病症较轻,恢复较快。
38、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1870年1月5日),时慈安三十三岁,再次病倒,“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
39、传医进枳实、莱服子”。
40、这次所谓的“厥逆”依然是脑供血不足的再次发作,只不过由于治疗及时,没有造成遗留病症。
41、这些情况说明慈安患有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42、而这次,由于慈禧生病,慈安一人独理朝政,不善于摆布朝政大事的她,在这一时期里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身心疲惫在所难免。
43、慈安在发病的前一天,根据《述庵秘录》记载,她“两颊微赤”,虽然自己无感觉上的大碍,但从这一面色判断,慈安此时“肝阳上亢”,可能已经血压很高,直接诱发脑中风、甚至脑出血。
44、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对于掌握现代医学技术的专家们来说都是一筹莫展的病症,缺少根治的良方,更何况一百多年前的医学。
4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慈安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并非野史中所描绘的为慈禧所害。
46、请采纳~。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