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现在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数学趣味故事三年级简单短,数学趣味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符号“+”“-”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
2、当时他们并不表示“加上”“减去”。
3、知道三百多年前才正式用来表示“加上”“减去”。
4、 2.“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有七个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
5、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
6、“七巧板”流传到今天,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智力玩具。
7、 3.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刻漏。
8、 4.乘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
9、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他把加号斜过来表示。
10、5.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 恺撒指定历法。
11、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
12、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13、6.小方是一个木匠,但他很傲慢,有一天,师傅问他:“桌子有4个角,我砍去一个,还剩几个?”小芳说4-1=3,三个。
14、师傅告诉他,有5个 7、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8、点错的小数点 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 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9、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
15、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10、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16、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
17、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
18、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19、”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20、 1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21、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22、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23、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24、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25、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26、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27、12、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
28、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
29、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
30、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
31、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32、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
33、”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