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全文(何处望神州)

时间:2023-01-14 10:40:18 来源:
导读 您好,现在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全文,何处望神州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南

您好,现在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全文,何处望神州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作者: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3、不尽长江滚滚流。

4、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6、生子当如孙仲谋。

7、   【词牌解释】: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8、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

9、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10、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11、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12、另有五十八字体。

13、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14、   评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他最后一任官职镇江知府任上写的。

15、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可以俯瞰长江。

16、词中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

17、上片写登亭所见景色,抒发“兴亡”之叹。

18、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南宋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和软弱无能。

19、   这首词盖作于开禧元年(1205),是与【永遇乐】(千古江山)背景相同的怀古咏史之作。

20、"千古江山"词通篇用典以寄寓伤今之意,结篇更是唏嘘感慨,悲壮之至。

21、这一阙气象和词旨稍有不同。

22、   上片放眼古迹,慨叹江山不改,英雄俱往。

23、下片追怀三国英雄,推崇孙权与北方强敌抗衡,巩固江南霸业的才能和气概,从而由上片纵观历史而生的兴亡沧桑之感慨转入具体历史英雄人物的凭吊,词旨渐显,仍是托古况今。

24、结句所用典故,机关暗藏,借孙权和刘表之子刘琮的对比,即前者战胜北方强敌从而巩固江南国土,而后者不战而屈的故实,来褒贬历史人物,实是表达作者振兴南国,进而收复失地的一贯主张,同时讽刺苟安者的懦弱无能。

25、虽然仍归于以古鉴今,但此阙比之"千古江山"篇,形式上的自问自答,显得短小生动而局势开阔,故少英雄暮年的悲壮沉郁,而更多激昂慷慨的英雄本色,据此也有人认为当是词人早年作品。

26、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27、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28、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29、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0、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31、”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

32、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33、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5、”(《永遇乐》)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

36、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37、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38、“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39、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0、”千古多少兴亡事,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又何尝不似这长流不息的江水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当年,在这江防战略要地,多少英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1、三国时代的孙权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4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43、”他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

44、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45、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6、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47、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

48、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49、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50、   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

51、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自问又自答曰:“曹刘”,唯曹操与刘备耳!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52、”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53、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比曹、刘强。

54、稼轩在《美芹十论》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这种用心,更于篇末见意。

55、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若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

56、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这不就是历史上所有屈膝乞和、腼颜事仇的缺乏骨气的人的共同的可悲命运吗!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在南宋摇摇欲坠的政局中,不也有着主战与主和两种人吗?这当然不便明言,只好由读者自己去联想了。

57、聪明的词人只做正面文章,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

58、然而妙就妙在纵然作者不予道破,而又能使人感到不言而喻。

59、因为上述曹操这段话众所周知,虽然辛弃疾只说了前一句赞语,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后面那句骂人的话,从而使人意识到辛弃疾的潜台词:可笑当朝主和议的众多王公大臣,不都是刘景升儿子之类的猪狗吗!词人此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颇类似歇后语的作用,是十分巧妙的。

60、而且在写法上这一句与上两句意脉不断,衔接得很自然。

61、上两句说,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

62、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南宋时代人,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

63、因为南宋朝廷实在太萎靡庸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64、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叹雄壮,意境高远。

65、它与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