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三易生活从多年前开始就一直是“智能手表”的忠实玩家。我们用过最早期的安卓智能表、测试过运行谷歌WearOS的初代华为Watch、是Tizen智能手表系统的长期用户,也连续使用了多年的AppleWatch。
在我们的印象中,苹果的AppleWatch家族相比于其他智能手表产品,一向有着三个非常突出的优势。即自研的高性能主控、不断进步的传感器和健康算法,以及功能全面、且完全没有广告的配套APP。
甚至在最近这几年,当其他智能手表产品因为缺乏好用的主控,从而导致各种性能、功能“受制”的情况下,AppleWatch的上述优势反而是愈发突出。
不过可能许多朋友不知道的是,从AppleWatchSeries6到Series8的这三代产品,苹果其实并没有更新他们智能手表SiP芯片内置的CPU方案。所使用的一直都是基于“A13仿生芯片”衍生而来的一套低功耗CPU(以及伴随着的内置神经网络处理器和GPU),仅仅只是在这三代SiP里不断更新更准确、更复杂的传感器堆栈。
但当时间来到2023年秋季,情况终于发生了改变。伴随着AppleWatchSeries9以及AppleWatchUltra2的亮相,苹果方面在架构层面更换了全新的S9SiP方案,而它也确实为这两款“乍看之下”外观并没有发生大幅调整的智能手表,注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新动力。
请注意,我们在前提所提到AppleWatchSeries9“外观没大改”的说法,更多指的是它的基础设计、外观材质和尺寸。
比如,AppleWatchSeries9依旧提供了铝金属和不锈钢两种表体,并且同样也有45mm和41mm两种可选的尺寸规格。
在具体的表体工艺上,铝金属版本使用的是略带磨砂材质的表面,并有五种可选的配色,而不锈钢款则使用了类似前代iPhone14Pro的高亮打磨边框、色彩也更偏“成熟”。
至于在底壳部分,两种材质款式的AppleWatchSeries9就没什么区别了,依然是大家熟悉的ECG心电电极+体温传感器+心率和血氧传感器组合。实际上从现有资料来看,至少AppleWatchSeries9的几个主力健康传感器确实没有换代。
接下来说说表带,这可能是AppleWatchSeries9最为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一共提供了橡胶、织物、不锈钢三种材质、九种不同佩戴和固定方式的表带,可以在购买时选择。而每种材质、每种不同佩戴方式的表带,又有着好几种不同的配色和花纹组合。
就拿我们手头这个织物材质的“回环式运动表带”来说,虽然它从样式和固定原理上,都会让人联想到上臂式血压计。
但不得不承认,带有弹性的表带配合可以无极调节松紧的搭扣设计,实际用起来既稳固、舒适度还意外很高,远胜那些传统橡胶打孔表带的水平。
对了,我们前面曾讲到AppleWatchSeries9的基础设计、外观材质和尺寸数据“没有大改”。那么这可能会导致一部分朋友担心,怎样才能让别人看出来这是一款最新的“苹果表”呢?
其实还是挺简单的。因为AppleWatchSeries9这次换用了全新的、峰值亮度高达2000nit的OLED屏幕,比上一代(Series8)的屏幕峰值亮度直接高了一倍。所以只要在阳光充足的户外亮出手表,稍微熟悉的人或许就能从明显更通透、更清晰的表盘上看出“新款”的特征。
平心而论,从智能手表本身的主要用途(信息提醒、健康监测、运动追踪)来说,更亮的屏幕其实会更有效提高产品在户外场景的实用性,甚至是提高安全属性非常直接有效的方式。毕竟谁也不希望因为看不到太暗的智能手表屏幕,从而在跑步、骑行时发生安全事故不是。
【【【性能:基于A15打造的新主控,依旧处于行业碾压地位】】】
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讨论绝大多数智能手表的“性能”,其实是一件很没意义的事情。因为无论高通的骁龙Wear、还是三星的ExynosW系列主控,本质上都还使用着N年前的CPU架构。
但唯独苹果的AppleWatch是个例外,因为早在此前的Series6到Series8上,当时的S6-S8芯片其实已经是基于A13的CPU架构了。到了本世代的AppleWatchSeries9上,它的S9芯片这次则升级到了基于A15的全新CPU方案。
根据苹果方面的说法,与前代CPU设计相比,AppleWatchSeries9内置的新架构CPU晶体管数量增加了60%,目前可以带来30%的CPU计算速度提升,以及100%的神经网络(AI)性能提升。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更高的算力对于智能手表来说,就代表着可以运行更复杂、更精确的健康监测算法,能够从传感器的组合中得到更多有意义的健康指标,可以传达给用户更真实的卡路里消耗数字。应该没有人会不喜欢监测结果准确度更高的智能手表吧。
其次因为有了更高的算力,所以AppleWatchSeries9可以实现完全的端侧语音识别。也就是说,当你通过这块表激活Siri语音助手时,所说出的任何语音数据都不会被上传,而是直接在手表的CPU里就完成了从语音到文字的解析。这不仅可以增强对用户的隐私保护级别,而且还能显著增强语音操控的“反应速度”。
最后,与前几代AppleWatch相比,AppleWatchSeries9还将内置存储的容量从32GB增加到了64GB。这也使得它可以装进更多的APP、更多的音乐,或者是为未来更复杂的手表端应用和功能做好准备。
【【【使用体验:无广告的健康追踪,细节功能有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使用环节,来聊聊AppleWatchSeries9的实际体验。
首先必须要说的一点是,虽然苹果方面对于这款新表续航时间的标注依然是18个小时,但从我们的使用体验来说,它似乎不止这个续航能力。
在开启息屏显示、日常始终佩戴(包括睡眠监测),每天还要进行约2小时运动监测的情况下,这款45mm、铝金属款的AppleWatchSeries9,每天在充电时的剩余电量基本还能保持在55%-57%的水平。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这种使用强度下,它的实际续航水平应该可以达到40-48小时上下。
在这一基础上,AppleWatchSeries9此次升级的算力是否有带来更高的健康监测准确度,和更复杂的算法呢?
说实在的,我们还没有办法去直接去验证这一点。但可以确信的是,在与之配套的苹果“健康”应用里,每一次运动完后,现在的确就可以看到内容相当丰富的监测信息总结。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运动心率范围、摄氧量、心率恢复速度、卡路里消耗、运动距离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动态卡路里”算法,其可以排除身体基础代谢的影响,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运动消耗计算方式。
而且与当前其他的智能手表以及它们配套的App相比,AppleWatchSeries9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它无论在手表的管理App、还是健康App里,几乎都看不到花里胡哨的广告或推广内容。苹果只是在用他们自研的硬件和算法,来为用户监测运动、健康数据,然后再尽可能详细地呈现给用户,仅此而已。
当然,还有几个细节不得不提。其一,是AppleWatch是目前国内市场极少数获批、支持心电图监测的智能手表产品之一。如果对这方面的健康监测有需求,那么它可能是现阶段极少数可以选择的产品之一(如果再加上无广告这点要求,那就更少了)。
其二,是AppleWatchSeries9此次搭载的WatchOS10新增了“双指互点”的操作手势。当屏幕上显示一些提示信息时,可以通过食指和拇指快速互点两下,而不再需要去对屏幕或表冠进行操作。
老实说,苹果并不是第一个在智能手表上实现单手手势操控的厂商。但是相比于其他的方案(握拳、转手腕等),他们的手势动作是最小的。
那么这为什么呢?因为其他厂商的手势操控大多数靠的是手表里的加速度计,所以需要手表发生较大幅度的位置改变,才能识别到动作。而AppleWatchSeries9得益于本身的高性能,可以通过识别特定的血液流变学特征,来辨识出手指挤压这样微小的动作。而这就是技术,以及软硬件层面的“碾压”。
最后,与我们使用过的大量其他智能手表产品相比,AppleWatchSeries9的振动提示明显更加“干脆有力”。这种“手感”上的差异是如此的明显,以至于只要是体验过的人,或许都不再能接受其他同类产品(哪怕是价格更贵的型号)那沉闷的“嗡嗡嗡”效果了。
至于说家庭信息共享、与医疗机构的健康档案共建等,这些现在其实在行业中并不少见,但在用户隐私的保护,以及随时可以撤回同意、可阻止他人继续查看你的健康信息等方面,AppleWatchSeries9相比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还是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说白了,这些很细节上的设计,确实就是苹果这些年来能够一直被大量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原因。而且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也导致它们的产品很难被竞争对手“致敬”。
说实在的,当我们最初注意到AppleWatchSeries9“换芯不换壳”时,多少是有点诧异的,毕竟装饰属性也是智能手表产品很重要的消费动力之一。
但实际这一轮测试下来后,不得不说,此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一方面,这是因为AppleWatchSeries9提供了实在是足够丰富的尺寸、配色、表带款式组合,以至于消费者还是可以轻松得到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产品视觉感受。
从另一方面来说,速度更快(而且大概率是目前行业中无敌的快)的芯片、明显更靓丽的屏幕,实测比官方数据还长的续航,再加上苹果自身的生态优势。这些都使得AppleWatchSeries9的体验优势变得极其突出,并足以勾起老用户的“换表”欲望。
更不要说,在考虑到AppleWatchSeries9这次换CPU、增大存储空间的潜在影响后,更是不能排除未来苹果一些新的智能手表端应用、新的健康算法,很可能会以这次的硬件作为基准。也就是说,AppleWatchSeries9有望成为未来几年里,许多苹果手表端新功能的“配置下限”。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它的预期性价比可能比我们现在看到的还要更高一些也说不定。